close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7 10:29:55  

《時代》周刊封面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每個佈滿灰塵的面孔背後都有一個靈魂。2003年,重返喀布爾。我看到穿著傳統蒙面服裝的女性三三兩兩走在街頭,後面尾隨著她們穿著破爛的孩子,乞求著路人施捨零錢。那一刻,我很想知道,生命已將她們帶往何處?她們會有怎樣的夢想、希望與渴望?她們談過戀愛嗎?丈夫是怎樣的人?在蔓延阿富汗二十年的戰爭歲月中,她們究竟失去了什麼?我與許多在喀布爾的女性談過,她們的故事真實且讓人心碎。”阿富汗作家胡塞尼在《燦爛千陽》中寫盡了阿富汗婦女的苦難,令人無限憂傷。而本周《時代》周刊登出了被割掉鼻子的阿富汗女子比比.艾莎的照片,那種真實的殘破令人驚詫得喘不過氣,她背後的殘酷更加令人不忍碰觸。 

  新京報報道,最近一期《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阿富汗18歲女子比比.艾莎,她優雅、沉靜、擁有細緻的皮膚和烏黑的長髮,曾經的美麗依稀可辨。在她臉上,原本該是鼻子的地方只有一個觸目驚心的窟窿───她被塔利班丈夫割去了鼻子和耳朵,留下殘破的面容。這張震撼人心的封面照片引起了人們對阿富汗戰爭和阿富汗婦女命運的深刻思考。 

  不堪虐待逃跑被丈夫割鼻割耳 

  有陌生人注視時,比比.艾莎的手會下意識地捂住這個窟窿。每次照鏡子時,她都會想起曾經的痛苦經歷。 

  現年18歲的艾莎曾經是個美麗的阿富汗女孩。由於她的叔叔殺了人,按照部落解決糾紛的風俗,艾莎在12歲時就和她的妹妹一起被送給了死者的家庭“償還血債”。 

  這個家庭的一家之長和他的10個兒子全是塔利班成員。當艾莎進入青春期後,她被安排與其中一個兒子結了婚。艾莎的丈夫大部分時間都在東躲西藏,而她和妹妹被安排住在畜欄裡,像奴隸一樣工作,像囚犯一樣生活,經常遭受毆打。 

  忍無可忍的艾莎從婆家逃了出去。艾莎說,如果不逃走,她也許早就死了。一直以來,艾莎都沒有自己選擇的餘地,除了這次出逃。 

  但是,2009年艾莎的丈夫在坎大哈找到了她,並把她帶回了位於奧魯茲甘省的婆家,帶到一名充當法官的塔利班指揮官面前。儘管通常人們認為逃離家庭並非犯罪,但是在阿富汗的許多地方,女性逃離家庭就會被視為犯罪。 

  根據塔利班指揮官的裁決,艾莎丈夫的兄弟將她摁倒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她的丈夫親手割下了她的鼻子和耳朵,然後將流血不止的艾莎丟在山坡上自生自滅。艾莎說,她現在已經不記得自己是如何爬起來找人求助的了。 

  奧魯茲甘省的美國援助人員將艾莎帶回了喀布爾,並安排她住進了一個慈善組織的庇護所。由於身心都遭受重創,艾莎起初甚至不能說話。在接受了心理專家的治療後,她才逐漸恢復,並且開始學習手工製作。 

  在慈善組織的幫助下,艾莎8月4日離開喀布爾前往美國,去接受面部重塑手術。 

  《時代》封面被指“情感敲詐” 

  在今年8月第一周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上,艾莎成為了封面人物。這張照片仿佛一枚重磅炸彈,比大部分血肉橫飛槍林彈雨的戰爭照片都具有殺傷力。 

  《時代》周刊網站上關於這一封面的留言超過500條。編輯部收到的讀者電子郵件是其他熱點新聞郵件的兩倍。至於其他各類網站上對這一封面的討論更是數不勝數。《時代》周刊執行總編理查德.斯滕格爾說:“這張照片是一扇窗戶,它反映了當下現實、以及在這場影響和涉及每個人的戰爭中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引起了大量的討論,這正是我們想要的。” 

  斯滕格爾說,對於是否使用艾莎的照片作為封面,他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思考,最終用編者按的形式解釋了使用這張照片的理由,並向可能會產生反感的讀者作了道歉。但是主要的討論並沒有集中在照片本身的視覺效果上,而是關於阿富汗的未來以及阿富汗婦女的命運。 

  《紐約時報》指出,輿論對艾莎登上《時代》封面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美國阿富汗政策的“試金石”。 

  對美國駐軍阿富汗政策持批判態度的人認為,《時代》周刊的這一封面是在進行“情感敲詐”。照片旁邊甚至配有“如果我們離開阿富汗,將會發生什麼”的文字。 

  艾莎的這張照片讓人們想起了1985年第一次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上曾出現過的另一位綠眼睛阿富汗難民女孩。那個女孩成為了阿富汗戰亂的象徵,但是許多人認為,今天的艾莎只是被利用了,成為宣傳美國政治意圖的“海報人物”。 

艾莎捂住自己的“鼻子”。

 

  阿富汗90%婦女遭受過家庭暴力 

  不過,也有很多擔心美國撤軍後果的人認為這一封面是“良心的呼喚”。為艾莎提供庇護所的阿富汗裔美國慈善工作者馬尼紮.納德里表示,一旦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就可能會有更多女性遭遇艾莎的悲劇。她說:“人們需要看到艾莎的遭遇,了解放棄阿富汗將會付出什麼代價。” 

  自塔利班政權倒台以來,儘管阿富汗婦女仍然深受伊斯蘭極端主義之苦,但是地位已經有所改善。成千上萬女子學校重新開張,婦女在議會和援助項目中表現活躍。然而,距離真正的性別平等,阿富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塔利班在1996年時掌握阿富汗政權,當時嚴格規定女性必須戴面罩,而且沒有兄弟或丈夫陪同就不得踏出家門,更不能露出小腿,否則將遭鞭刑,連塗指甲油都會直接被拔掉指甲,更別說使用化妝品了。但在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後,當地女性地位終於逐漸提昇,現在女性已經可以不戴面紗,也可以參與競選。



  聯合國估計,90%的阿富汗婦女都曾遭遇過某種形式的家庭暴力。目前在阿富汗全國只有寥寥可數的10家左右的婦女庇護所。為艾莎提供庇護的慈善機構“婦女為阿富汗婦女”組織工作人員艾瑟.海尼曼說:“艾莎只是成千上萬遭到這種對待的阿富汗女孩和婦女中的一個例子,她們的遭遇有時候比這還慘。” 

  “艾莎的故事”不是大團圓結局 

  艾莎對於自己登上《時代》周刊封面所引發的爭議一無所知。“我不知道那是否能幫助其他的女性,我只想重新擁有我的鼻子。”艾莎說。 

  在艾莎進入喀布爾的婦女庇護所後,她的父親來探望過她。父親勸她回婆家去,但是她拒絕了。她仍然對婆家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艾莎說,她想給他們打個電話,告訴他們她要去美國了。不過,婆家所在的塔利班猖獗的地區並沒有手機信號。 

  在離開的那一天,艾莎身穿一套亮粉色的衣服,和庇護所裡的其他女性一一擁抱。她說美國之行令她“激動和高興”。到了機場,艾莎換上了黑色的罩袍,把面紗拉得嚴嚴實實,只露出眼睛。 

  為艾莎提供庇護所的阿富汗裔美國慈善工作者馬尼紮.納德里說,這並不能算是個“大團圓式”的結局。“艾莎10歲的妹妹仍然還在她的婆家,我們不知道她怎樣了。”納德里說,“他們現在可能把所有的怒氣都發泄到艾莎妹妹身上,或者要求艾莎的家庭再送一個女孩去替代艾莎。” 

  阿富汗婦女權益保護組織對艾莎的姐妹們可能遭遇的悲慘命運已無能為力。他們表示,有關各方並沒有作出足夠的努力來幫助阿富汗婦女,這讓塔利班能夠肆意地虐待婦女。 

  在西方輿論的支持下,阿富汗政府最近提出了與塔利班和談的計劃,這讓許多人擔心阿富汗婦女可能會為此付出更多代價。想到未來阿富汗政府將允許塔利班在國家中正式發揮作用,艾莎感到害怕。“塔利班對我做了這些事情,我們怎能跟他們和解?”艾莎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news 的頭像
    GEOnews

    GEOnews

    GE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