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6 聯合報】【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一個月前,一個水果攤被抄,竟導致鐵腕統治突尼西亞23年的總統班阿里倉皇流亡海外。這堪稱是阿拉伯世界近代第一場人民革命,稱為「茉莉花(國花) 革命」,也可說是爆料網站「維基解密」促成的第一起革命。年輕人透過社群網站和手機串連上街示威,突破政府箝制的媒體,讓鄰近的阿拉伯專制政權都「剉咧等」。
這場人民革命的起因是一名水果攤販的自殺事件。一名受過教育的26歲失業青年去年12月中在路旁擺水果攤,警察以無照擺攤為由,沒收他的蔬菜和水果,他憤而自焚,並引發模仿他的自殺潮。水果攤販自焚的消息透過FACEBOOK等社交網站和手機快速傳播,讓原已對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糧價不滿的民怨更深。
這時維基解密網站扮演關鍵角色,該網站去年12月揭露2009年6月的美國外交電文,指班阿里家族與一名黑道老大連手掌控突尼西亞經濟,並指第一夫人興建貴族學校獲得巨額利益。
這些電文揭開突國統治菁英貪腐的面紗。另一封電文詳述第一家庭如何被人民厭惡。美國駐突國大使葛戴克寫道:「掌權小圈圈內的貪腐日益嚴重,連一般老百姓都注意到,民怨四起。」
在幾周內,這些電文內容經口耳相傳和社群網站傳播,最終讓民眾走上街頭,演變為人民革命。突尼斯大學地質系教授馬奈表示:「一個月前,我們壓根兒不相信革命會成功,但是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儘管班阿里在最後關頭承諾改革、解散內閣、半年內改選國會,並不再連任,但憤怒的群眾仍在首都突尼斯暴動,要他下台。政府表示至少廿三人在三周的暴動中喪生,但反對陣營估計死亡人數是三倍多。班阿里倉皇出走,長期盟友法國表示不歡迎,後來是沙烏地阿拉伯同意收留班阿里全家。
【2011/01/16 聯合報】
圖/聯合報提供 北非突尼西亞一名26歲的蔬果小販,上個月為抗議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以及官僚吃人夠夠而自焚,沒想到這個激烈的行動激發了全民的憤慨,透過臉書的串連,人民走上街頭抗議,結果掌權長達23年的總統班阿里,擋不住民怨,被迫解散國會,並搭機出走流亡到沙烏地阿拉伯。 這裡原本是突尼西亞總統班阿里的豪宅,經過人民站起來抗爭的動亂之後,已經面目全非,平常門禁森嚴的宅邸,現在成了民眾的觀光勝地,一定要來看看這位掌權長達23年的總統,在人民苦哈哈的時候,他過的是什麼生活。 突尼西亞民眾:「我們給世界上了獨特的一課,人民所付出的代價,現在已經要回來。」 革命成功,民眾難掩興奮之情,因為突尼西亞在班阿里的執政下,當地受過高等教育者的失業率超過20%,內陸地區更是嚴重,中產階級積怨已久,上個月因遭警察取締而自焚的蔬果小販,也是位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他犧牲自己,喚起民眾的憤慨,透過臉書串連,終於讓人民走上街頭,起身對抗政府。 雖然警民衝突造成至少66人喪命,但班阿里迫於人民的力量,先下令解散國會提前選舉,幾小時後,乾脆交出政權,搭機逃往沙烏地阿拉伯流亡,人民獲得勝利。 而住法國的突尼西亞民眾,也上街慶祝祖國終於自由解放。旅居法國民眾:「班阿里是個獨裁者,我一直認為他是,在自己國家從不自由。」 動亂之後的清理工作雖然很辛苦,但突尼西亞人民卻終於聞到了自由的空氣。 世上許多事情,初看小事一樁,演變到最後,卻使人錯愕莫名。十天前,非洲最北的突尼西亞(Tunisia)共和國掀起革命浪潮。一夕之間,突國總統賓阿里(Zine el-Abidine Ben Ali)被人民推翻,連夜逃往國外,由內閣總理甘努齊(Mohammed Ghannouchi)先代行職權。 「維基洩密」為此洋洋得意,甚至引用水門案的故事,創造一個新字Cablegate。因為該組織洩漏的美國駐突大使館呈報國務院的密電中,直指突尼西亞是個獨裁國家。這種說法其實是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倒頗欣賞非洲媒體把此次事件稱為「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因為茉莉花是突尼西亞的國花。 真正引起這場變化的導火線,是在首都突尼斯(Tunis),有個失業已久的年青人,在大街上擺個攤子賣水果,因無攤販執照,被警察取締,憤而自殺。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做夢也不會想到,無意間竟然把做了廿三年總統的軍事強人賓阿里趕走了。 要瞭解北非洲,必須知道撒哈拉沙漠以南,才是黑人居住的地區。沙漠以北,面臨地中海的部分,稱為Maghreb,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日落之地」。為什麼呢?因為伊斯蘭發源於阿拉伯半島,從耶路撤冷看Maghreb,必須往西看之故。除突尼西亞外,本區還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和撒拉威(Saharaui,原名西薩哈拉)等國。 前述幾個國家,人民都是阿拉伯裔,皮膚並不黝黑,說的是阿拉伯話,信奉伊斯蘭教。由於土地肥沃,農產豐富,突尼西亞在羅馬帝國時就很富庶。世界史課本裏的迦太基,就是今日的突尼斯。而羅馬帝國所有在非洲的屬地,統稱為腓內基(Phoenicia)。凡涉獵西洋史的人,對這兩個地名無不耳熟能詳。 北非這一大片土地,有史以來曾三度易手。公元五世紀時,先被樊達爾(Vandals)蠻族佔領。不滿百年後,被土耳其的拜占庭(Byzantine)王朝征服,回教便是此時傳入北非。到一八八一年,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因而突尼西亞將法語和阿拉伯語同列為官方語言。上層社會裏,說法語的比說阿拉伯語的人還多。 二次大戰後,一九五六年突尼西亞獲得獨立,先由賓阿敏(Mohamed el-Amine ben el-Habib el-Hussemi)擔任攝政王。一九五七年七月廿五日,改制共和,由包桂巴(Habib Bourguiba)擔任總統,一做就是三十年。然後由賓阿里繼任,至今又將近廿四年。 賓阿里在突尼西亞也並非毫無貢獻,他推廣教育、發展輕工業。突國比台灣大四倍半,人口僅一千零五十萬人。國民總生產額(GDP),依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達八百六十兆美元,人均所得八二五四美元,在非洲屬於頂尖階級。正因為國家有錢、人民有知識,青年人被宗教啟發,痛恨貪汙官僚,動亂一開始,迅速轉化成不折不扣的人民革命。 賓阿里結過兩次婚,現在的太太名叫萊拉(Leila Trabelsi),更是聲名狼藉。此女出身貧賤,靠著第一夫人的身分,棺材裏伸手,死要錢。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她臨逃亡前,還逼迫中央銀行總裁打開金庫,提取了五百噸黃金,市值約新台幣十九億元。這對夫婦先逃到巴黎,原想定居,法國不允許。四處碰壁後,沙烏地國王勉強收留了他們夫婦,但不准住在首都利雅德,只准住在海港吉達(Jedda),避免和他們見面。 突尼西亞這股革命風潮,已經吹遍原本風平浪靜的阿拉伯世界。從埃及到葉門,從約旦到利比亞,青年人尤其大中學生,對封建社會與保守政權不滿已久,突尼西亞革命能趕走軍事強人賓阿里,給他們極大鼓勵。在他們眼裏,改變才剛開始,群眾運動尚未產生一位具有煽動力的天生領袖;如果出現這麼一個人,會把中東和北非鬧得天翻地覆。 元月十四日,突國甘努齊總理還說,因總統不在國內,將由國會議長梅巴薩(Fouad Mebazaa)代行總統職權。但這番話第二天就被憲法法院認為有違憲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判定無效。各方會商結果,最後由參議院議長卡萊爾(Abdallel Kallel)代理總統職務。他承諾在四十五天至六十天內,舉行總統選舉,使秩序早日恢復。 但烽火已經點燃,且已延燒全國後,要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的「冷卻期」,希望年青人能安靜下來,無異緣木求魚。一周來,又有六名熱血學生自殺,雖云愚不可及,仍如火上添油。突尼西亞革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的大風大浪,才剛開始呢。
臉書力量大! 突尼西亞總統被趕下台
2011/01/16 12:26
賓阿里結過兩次婚,現在的太太名叫萊拉(Leila Trabelsi),更是聲名狼藉(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