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醒報 2012.10.29

【本報記者張鎮宏綜合報導】穆斯林與佛教徒的暴力衝突,讓本已不穩的緬甸再爆人道危機。緬甸西部若開邦自今年6月起,信仰佛教的緬人與穆斯林羅興亞人相互攻擊,而日益加深的種族磨擦,除了讓緬甸國內陷入動蕩外,同時也影響了東方強鄰中國在緬甸的布局,增添區域不安。

羅興亞問題已是緬甸國內的長期隱憂,今年6月份開始,若開邦的佛教徒與穆斯林因1名少女的姦殺疑案而爆發衝突,並至少造成7萬5千名以上的羅興亞人流離失所,讓緬甸國內複雜且頻繁的種族紛爭更添火花。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24日公布了一組衛星照片,指稱若開邦的沿海城市皎漂(Kyaukpyu)出現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照片中,皎漂城內的穆斯林聚落遭縱火焚毀,而緬甸政府也承認這起的縱火事件是「種族衝突」的結果。據報導,發生在皎漂的暴力事件至少造成82人死亡,超過2500戶的羅興亞家庭被迫遠離家園。

皎漂的暴力事件,除了讓緬甸的種族衝突再度成為國際焦點外,緬甸的東方強鄰中國,也對事態發展備感焦慮。

過去10年內,中國政府積極地向緬甸提出天然資源的開發計畫,中緬油氣輸送管的建設更是雙方合作的重點。中緬除了在2004年簽署在孟加拉灣的天然氣開發協定外,自2009年開始,中國政府更投入鉅資在皎漂擴建深水港,並連結中緬油氣管,成為中國西南各省的重要能源入口。

北京當局除期許能以皎漂為入口,以獲取孟加拉灣的石化資源外,更希望能利用皎漂港開發後的輸送能量,分散中國石油的進口風險。如同中南海方面對巴基斯坦瓜達爾港(Gwadar)港的戰略考量,中國政府希望能添增能源輸送的替代路線,減低對麻六甲海峽與南海的運輸依賴,同時更以長期的能源合約,拉緊與鄰國間的戰略互動。

而若開邦的持續動亂也讓北京政府憂慮,擔心該區的衝突會再次打亂中國布局。北京先前在緬甸東北的克欽邦(Kachin)大力地推動水力開發計畫,在鉅額的投資之後,卻因緬甸政府與克欽反抗軍的衝突而讓計劃被迫擱置。

另外,緬甸政府對羅興亞問題的態度,也引起國際社會爭議。官方解釋中,羅興亞人是1948年為躲避第一次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而流亡至緬甸的孟加拉穆斯林,但該說法則有刻意抹煞羅興亞歷史定位的嫌疑。緬甸穆斯林研究學者阿布.阿寧(Abu Anini)就認為,羅興亞人過去經由葡萄牙等歐洲國家的奴隸與香料貿易來到緬甸,與這塊土地的連結已有數百年,並非緬甸政府簡單的「難民故事」所能概括。

而1982年開始,緬甸軍政府為推動緬族化政策,更剝奪羅興亞穆斯林的公民權,讓這些非穆斯林不僅自由受限,連參予公職或高等教育的權利也遭壓縮。緬甸政府甚至自1992年開始,逐步採納更激進的遣返政策,將大批的羅興亞人驅逐回孟加拉。

面對日益嚴重的族群問題,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仍不改強硬態度,甚至認為「羅興亞人應集體離開緬甸,才能確保國內的族群和諧。」同時,以領導民主運動而享譽國際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在面對羅興亞問題時,也僅表達「我不清楚他們(羅興亞人)是否應該取得公民權」,低調地迴避表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news 的頭像
    GEOnews

    GEOnews

    GE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