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閻紀宇/紐約時報特稿 2005.10.12  中國時報

長年冰雪覆蓋的北極海(北冰洋),原本是乏人問津的荒寒之地,如今拜溫
室效應、全球暖化之賜,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與經貿最關注的領域之一,周邊
國家正摩拳擦掌,積極擘畫如何進軍這片潛力無窮的龐大海域。

隨著溫室效應的氣溫逐年上升,北極冰帽每年夏天融解的幅度也逐漸擴大,
海冰隨之日趨消退,讓原本險阻難行的北極海航道日趨暢通,豐富的天然資
源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石油、天然氣和漁獲尤其令各方垂涎不已,數千
億美元的商機正在冰層下方蓄勢待發。


全球暖化開路 三大航道復活

北極海面積約一千兩百廿五萬七千平方公里,周遭環繞著歐洲、亞洲與北美
洲的五個國家:俄羅斯、挪威、丹麥、加拿大與美國。就地理位置而言,北
極海若不是長年冰封,早該成為三大洲的交通樞紐,其三大航道-西北航道
、北海航道與北極航道-蟄伏多年,正等侍溫室效應為它們開啟冰封的航路


加拿大北方的荒涼小鎮邱吉爾,人口僅一千一百多人,但是一位美國商人布
洛早在一九九七年,就買下當地破敗的港口設施,價錢低得難以想像:美金
七元。布洛的本業是鐵路運輸,他看好邱吉爾將是未來「北極航道」的重鎮
,這條航道起自俄羅斯的莫曼斯克,連結歐洲北部與北美洲,每年運輸營業
額估計可達一億美元。

蘇聯時代長期經營的「北海航道」,也是從莫曼斯克出發,蜿蜒行經西伯利
亞外海,直達阿拉斯加與白令海,現在每年只有約一百五十萬噸的運輸量。
俄方期望北極海冰消,能這條航道突破深度不夠的缺點,並善用其較傳統航
線節省四○%路程的優勢,一舉成為東北亞商品與原物料的海運動脈。

據有歷史傳奇地位的「西北航道」,沿著阿拉斯加與加拿大外海前行,穿過
格陵蘭島西岸直抵大西洋,由於行經許多容易冰封的險阻海峽,可能會是三
條航道中最晚暢通的一條。不過加拿大官員相信,再過廿年左右,西北航道
就會成為國際海運的新星。


油氣資源豐富 與OPEC相當

北極海航道暢通不僅是國際海運界一大福音,也讓人類得以好好利用這片海
域中廣袤的油田、天然氣田和漁場。挪威政府已在其北極圈城市亨墨菲斯斥
資八十八億美元,興建一座大型綜合社區,準備大舉開採巴倫支海的天然氣
田,並且作為前進北極海的基地。

美國對這項事業樂觀其成,期望挪威能成為美國的天然氣主要供應國,減輕
對中東國家的倚賴。此外中國與印度等國,也對挪威的天然氣資源頗感興趣


不過俄羅斯與挪威之間的領海爭議,至今尚未完全解決,美國正積極協助挪
威與俄方交涉。俄國在可拉半島北方發現的一座天然氣田,蘊藏量據估計是
加拿大全國蘊藏量的兩倍,今年九月開始招商,預估開採經費在一百五十億
至兩百億美元之間。

除了天然氣之外,巴倫支海的石油蘊藏也極為豐富,因此俄羅斯與挪威兩國
,已經成為國際石油公司競相爭取的合作對象。石油業專家預期,如果巴倫
支海的石油開採事業進行順利,可能會改寫全球能源業的態勢,讓俄、挪兩
國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分庭抗禮。

北極海的海水溫度上升,讓當地一度消沉的漁業重獲生機。阿拉斯加的漁業
官員表示,近來邱克契海的鮭魚群再度湧現,白令海的綠鱈、大比目魚、鮭
魚和螃蟹也欣欣向榮。此外海冰消退可能會讓北極海出現前所未見的漁場。
美俄兩國的漁業界正密切注意這些變化。


競相援引公約 鄰國爭奪領海

北極海至今仍有一大部份屬於國際海域,因此濱海國家正依據「聯合國海洋
法公約」的相關規定,援引對己方有利的海床測繪證據,千方百計要將大片
區域劃為領海。但前提是各國需批准這項公約,而且所有領海要求都必須經
過聯合國的審議和認可。

這項公約的第七十六條與第七十七條載明,濱海國家可將其海岸線外兩百海
里(三百七十公里)的範圍畫為大陸棚,並在此範圍內為探勘與開發之目的
,行使主權。對於超過兩百海里的海域,就必須證明其海床在地質構造上是
該國大陸棚的延伸。

目前丹麥的動作相當積極,北極海上全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是其屬地,因
此丹麥近年不惜投下鉅資,積極探勘北極海的海床,希望發現確鑿的地質證
據,一舉囊括龐大的北極海域,甚至想在北極點上樹起丹麥國旗。

挪威、加拿大與俄羅斯在領海爭奪戰中也不甘示弱,爭相派出探測船測繪北
極海域,並先後向聯合國提出擴大領海的要求,只不過目前尚無具體結果,
各國仍相持不下。

相較之下,美國儘管擁有阿拉斯加,但是對北極海的政策似乎並不明朗。原
因之一美國國會至今尚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缺乏爭取擴大領海的
立足點。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政界領袖呼籲布希政府,化解少數參議員的反
對,盡快批准這項公約,否則美國將在這場北極海爭奪戰中喪失先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news 的頭像
    GEOnews

    GEOnews

    GE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