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10-01-28 中國時報 【江靜玲/挪威桑馬索廿七日電】
  •  

     
    北極冰融,世界新經濟水域呼之欲出,圖為挪威北方的北角,這裡是歐洲的最北端。(江靜玲攝) 北極冰融,世界新經濟水域呼之欲出,圖為挪威北方的北角,這裡是歐洲的最北端。(江靜玲攝)

     原本冰封的航道可以行船後,成為極具商業和戰略價值的新航道,加以北極蘊藏的豐富天然資源,北極已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圖為西北航道示意圖。 原本冰封的航道可以行船後,成為極具商業和戰略價值的新航道,加以北極蘊藏的豐富天然資源,北極已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圖為西北航道示意圖。

     

         隨著全球溫室效應,北極海域融加速,達到空前嚴重的程度。但在另一方面,卻可能也意味著嶄新的開發版圖,原本冰封的航道可以行船後,成為極具商業和戰略價值的新航道,加以北極蘊藏的豐富天然資源,北極已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刻在北極圈最大城市、同時也是北極事務最高機構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秘書處所在地,挪威北部桑馬索(Tromso)召開的北極邊境會議(Arctic Frontiers),來自北極邊境的國家代表,以及國際產官學界人士,從生態、環保到資源,熱烈參與討論北極相關議議題。

         英俄示警 10年內恐衝突

         但在開放自由的演說和討論過程中,隨著全球氣候變化進入「冰融時代」的北極,是否會在本世紀成為引爆世界步入新「兵戎時代」,也成為與會者強調共同合作開發北極資源,樂觀積極背後,不可言喻的隱憂。

         這樣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北極圈蘊藏全球四分之一尚未探堪的石油與天然瓦斯。英國《泰晤士報》指出,俄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警告,十年內,世界可能因爭奪北極資源,爆發一場新世界大戰。俄國打算組建「北極部隊」,搶先展開資源爭奪戰。

         雖然俄國堅稱不會將北極軍事化,但卻再三警告北極邊境爆發武裝衝突的可能性,正逐增加。到二○二○年,北極將是俄國的「首要戰略能源基地」。

         俄國駐挪威大使全程參與此次桑馬索北極邊境會議首日有關政策演說與討論的議程,但卻拒絕公開發言與評論。

         俄國區域發展部副部長川維尼考夫(Maxim Travnikov)則強調,俄國必須確保在北極區域的能源開發和運輸方面的競爭優勢。

         破冰演習 美軍測試實力

         挪威副外長勞斯坦(Erik Lahnstein)也表示,北極是挪威最重要的涉外事務。美國駐挪威大使懷特(Barry White)坦承,歐巴馬政府的環保和能源政策遠比布希政府積極,北極安全是美國在此區域內的首要考量。

         懷特之言,證實了美國核子潛艇去年底在北極海進行破冰演習,目的是在測試美軍在北極的作戰能力。

         代表歐盟與會的歐盟駐挪威大使赫曼(Janos Herman)表示,歐盟必須為北極可能開發的新航海路線做好妥善準備,歐盟的北極策略,計畫可於二○一一年正式出爐。

         北極航道 歐盟力爭先機

         北極航道包括西北和東北兩個航道。前者從美國、加拿大東岸,向西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經白令海峽,達美加太平洋港口。後者西起西歐和北歐港口,穿越西伯利亞沿岸海域,繞過白令海峽,抵中國或日本港口。這條世界新經濟走廊,已呼之欲出。歐盟國家將此列為本世紀最大商業窗口,勢將不惜一切爭取先機。

         能源和新北極航道外,北極傳統地緣戰略價值依然存在。冷戰時期,北極海是美蘇核戰要衝地,如今,攜帶長程導彈的核子潛艇,仍然經過此一區域。未來,北極區域的戰略地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打開世界地圖,儘管中國在地理位置上距離北極很遙遠,但北極已成為全球政經環境和軍事變化最敏感的區域之一,中國對北極的立場和策略,也備受各界矚目。

         針對中國的北極觀點,中國駐挪威大使唐國強在桑馬索舉行的「北極邊境會議」中表示,中國希望能參與北極事務,強調中國將尊重國際法,與國際合作,為開發北極共同利益做出貢獻。

         去年九月才出任中國駐挪威大使的唐國強,是第一位接受邀請出席該會議並發表演說的中國官員。唐國強在演說中,多次提及中國願意貢獻、合作、和平參與北極穩定發展的立場,並公開表示中國歡迎外國科學家加入中國在挪威匹茲卑爾根群島設立的北極黃河研究站。

         中國從二○○七年開始得以特別觀察員身分出席北極理事會資深官員會議,但中國提出希望能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的申請,兩年來始終未能通過。

         第一次到挪威北極大城桑馬索的唐國強認為,中國在科學研究上可以為北極地區做出許多貢獻,北極國家對中國感到害怕,是因為不了解中國。

         針對中國亟欲介入北極,瑞典籍聯合國專司法律事務的前副秘書長柯瑞爾(Hans Corell)認為,中國的訊息清楚、正面且肯定。柯瑞爾指出,海洋資源本應該共享,國際間也有海洋法規範。他非常欣喜聽到中國表示尊重國際法規的訊息。

         美國環境能源專家亞格(Brooks Jaeger)則認為,中國像是剛出現在北極雷達螢幕上的一個強烈新訊息。中國參與北極事務,是遲早的事。

         挪威國防研究所研究員唐席歐也表示,中國將在確切的時刻裡進入北極委員會,參與北極區未來的新多邊與雙邊協商。

         挪威《Mandag Morgen》編輯諾拉覺得,中國現在已被視為世界主要強權,當其他國際強權都有北極政策時,中國當然也要有北極策略。

         加拿大智庫「Arctic Net 」執行長佛提耶則認為,中國是世界大國,欲參與北極的立場不難理解,北極國家應以歡迎的態度與中國和其他非北極區內的國家合作。讓北極成為一個和平與機會共存的區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news 的頭像
      GEOnews

      GEOnews

      GE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