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

書寫,有助於延伸思考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電腦如此普遍,何必強調紙筆記錄?《筆記成功術》作者米山公啟表示,電腦再輕薄,也不如筆記本方便攜帶;而且比起電腦打字,紙筆書寫無論是在抄寫、圖解或塗改上,揮灑空間也更大。更重要的是,筆記的書寫是一套資訊分析與判斷的流程。一個人唯有在完整理解所接收的資訊後,才能去蕪存菁、抓出重點,明白自己「要記下些什麼」。可以說,筆記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價值判斷。此外,做筆記還有助於「喚醒記憶」。米山表示,「想不起來」不等於遺忘,只是被收藏在腦海底層某個角落,而「書寫就像鉤子一般,可以幫你把記憶拉扯出來」。試想,你是否曾在寫筆記的過程中,突然回想起自己曾經看過某篇相關報導、或某本相關書籍。某種程度上可說,資訊記錄只是筆記的「結果」,過程中所涉及的思考與聯想,對於工作者的幫助更大。養成動手做筆記的習慣,不只強化記憶,還能增進對資訊的敏感度,讓自己的構思與創造能力,更上一層樓。


書寫,就是在鍛鍊腦力

「書寫」並不只是手指的活動,而是運用全腦才能達成的一連串行動集合。換言之,筆記的書寫過程,其實是生活中最方便的腦力鍛鍊。具醫學博士學位、專攻神經內科的米山公啟解釋,人們在寫字時,要先從大腦內負責記憶的「邊緣系統」中將文字取出,交給負責語言理解的「顳葉」做分析,接著再回到主司思維、決策與學習的「前額葉」,進行資訊判斷與暫存。儲存在「前額葉」中的文字資訊,會再經由「大腦頂葉的運動中樞」接收,並隨著運動神經下達的「書寫」指令,一同傳給手指。而手指的動作,則由「小腦」負責控制。最後,寫下的文字將會以圖像方式,透過眼睛傳回大腦中負責視覺處理的「枕葉」,並由「前額葉」在腦中與記憶交叉比對,確認所寫的文字是否正確,再由手指進行修正。因此,善用紙筆書寫,可以有效刺激腦部的活化。不過米山也提醒,人只有在思考時,才會引起頭腦中的變化,所以單純的抄寫經書或聽音打字這類行為,由於缺少自身有意識地思考,對腦部活化的功效,遠不如必須先理解他人言語,然後進行訊息分析、並依照本身需求進行摘要的筆記過程。


「唯有一面思考一面書寫的筆記術,才能真正鍛鍊腦力」,米山強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news 的頭像
    GEOnews

    GEOnews

    GE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